2024年11月25日,驻加拿大大使王镝在加主流媒体《国会山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创新合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增进人类福祉》。全文如下:
10月30日,中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在6小时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酒泉不远处就是以“飞天”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从敦煌到酒泉,只有几百公里,从敦煌“飞天”到神舟“飞天”,已过去千年。中国航天用几代人的奋斗将神话变为现实,演绎了神舟飞天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的航天之路是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缩影,其背后是经济实力的支撑和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2023年,中国的研发投入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折算约4600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1位。研发人员、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多年稳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铁、深海深地探测等一大批重大成果。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率已超过 60%,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更多活力,中国的创新沃土蕴藏着巨大机遇。中国拥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雄厚的经济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众多高素质的消费群体、海量规模的企业主体,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技术应用场景,为新兴商业模式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空间,为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已经诞生了超过360家独角兽企业,吸引的初创资金数额居全球前列。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对创新充满热情,高铁、物流、网络购物等领域都充分展示出科技元素,让人们从购物到交通等方面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可以说,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取得的诸多进展,持续激发着企业的创新热情,也支撑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多年来,中国在不同领域与众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交流、经验分享,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决心。中国的探月工程第六次月球探测任务首次实现人类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本,并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共享航天成果,造福各国民众。共赴太空之约只是中国推动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面对气候变化、荒漠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国也在新能源、环保、通信等领域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交流合作是科学研究的内生需求,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迫切需要,符合各国人民和全球科技界的共同期待。今年,中国先后召开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策略,以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中国将坚定不移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积极推动重大科技问题联合攻关,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愿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各国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