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愿景 新征程——王毅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2019-04-29 22:00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8日就论坛成果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举世瞩目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刚刚落下帷幕,您能否介绍下本届高峰论坛的主要成果?

  王毅: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论坛期间举行了高峰论坛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12场分论坛和1场企业家大会。包括中国在内,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

  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了领导人圆桌峰会,同与会各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见。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主持和引领下,与会各方就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交换意见,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是机遇之路,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这些共识和成果集中体现在领导人圆桌峰会一致通过的联合公报和中方作为主席国汇总发布的成果清单中。

  这场盛会是我国2019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习近平主席已经在记者会上,从领导人的政治高度全面介绍了论坛成果。从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成果清单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来看,我认为可以总结出6大成果亮点:

  一是确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目标,指明合作方向。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向高质量发展,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这些重要内容完整写入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成为国际共识。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将引领各方更好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惠及天下,让各国人民普遍受益。

  二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动联动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要通过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会各方对此普遍予以支持,同意在伙伴关系引领下,本着多边主义精神,合力推进全方位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并加强各国政策、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各方期待就此同中方深化合作,支持“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与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相互融合。目前,已有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本届论坛期间,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还在交通、税收、贸易、审计、科技、文化、智库、媒体等领域同中方签署了100多项多双边合作文件,一些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同中方签署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这些都是对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重要贡献。

  三是取得丰硕务实成果,体现互利共赢。作为东道主,中方牵头汇总了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了中缅经济走廊、中泰铁路等一系列政府间务实合作协议,各方共同发起并设立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等合作机制,各国企业就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达成众多协议,中国同意大利等国共同设立新型合作基金、开展第三方市场投融资项目。论坛期间,各方发布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合作倡议和报告。中方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对五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的历程作出全方位回顾,提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方同各方一道形成并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融资合作防控风险,确保“一带一路”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工具。由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向高峰论坛提交了政策建议报告,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合作对改善互联互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积极作用,并就未来“一带一路”合作重点和高峰论坛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有关各方还共同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导原则》。这些成果体现了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特色。

  四是搭建地方及工商界对接新平台,拓展合作机遇。企业家大会是第二届高峰论坛的创新安排。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商协会代表、中外知名企业家共800多人出席。中外企业对接洽谈并签署合作协议,总金额640多亿美元,展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商机。各国企业带着强烈合作意愿而来,满载着合作成果而归。本届论坛期间还首次举办地方合作分论坛,中国地方政府同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达成了包括建设中国塞尔维亚友好工业园区,开展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产业及科技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迪拜站物流商贸综合体等多个具有带动作用的合作项目。

  五是完善“一带一路”合作架构,打造支撑体系。各方在论坛期间高度评价高峰论坛作用,期待继续举办下去。领导人圆桌峰会公报中明确提出,期待高峰论坛定期举办,并举行有关后续会议。本届论坛期间,各方在继续开展双边合作、三方合作的同时,还在中欧班列、港口、金融、海关、会计、税收、能源、环保、文化、智库、媒体等领域发起成立20多个“一带一路”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包括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作机制,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一个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架构已基本成型。

  六是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深化双边关系。来华与会的国家均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为多位外国领导人访华举行国事活动,并举行了数十场密集的双边会见,实现了全覆盖,从领导人的高度引领中国同与会各国巩固了友好、深化了合作。可以说,举办高峰论坛,既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又促进了中国同各国双边关系的发展。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越来越广、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深入。共建“一带一路”有理念、有机制、有举措,必将行稳致远。高峰论坛汇众智、聚众力,得到广泛支持,将继续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都对我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予高度评价。您如何评价本届论坛的重要意义?

  王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能量不断释放,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酝酿新的变革。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世界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突出。在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面前,很多人感到困惑,不少国家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探索全球经济治理之道。

  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大势,结合中国发展和国际合作大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是应对各国共同挑战、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目的是推动各国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高峰论坛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着眼于为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国际共识,规划合作蓝图。第二届高峰论坛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旗帜鲜明,奏响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旋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在此背景下,高峰论坛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汇聚各方共识,发挥各方智慧和力量。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各方对此积极回应。各方领导人共同表明了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明确态度,达成了大力推进互联互通,挖掘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共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开放、包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各方在论坛期间建立的“一带一路”多边对话